
(摄影 李琛)
是阳光下的奔跑,是创业之路的长行,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青春的理解。覆盖全校30个学院和学生组织,共计266件作品参赛,这就是2016年河南大学“创青春”创业大赛。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暨2016年五四表彰大会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的优秀单位受到了重点表彰。
我院凭借五个获奖作品获得“优秀组织奖”,院团委书记唐胜代表我院上台领奖。9位获奖学院的代表手捧荣誉证书合影,将这一刻定格。道路阻且长,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重选拔,我院的这五件作品终于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一方位置。
相比其他项目,将故事与影像相结合,已经小有影响的“风·语”影像故事工作室无疑是一大亮点。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宣传,从而实现线下影像服务,这种模式为7位项目成员赢得了创业路上的一桶金。比赛中得到的历练更是绝非金钱所能衡量,“每次比赛都是一次经历,一次成长”,该项目的负责人宋丰感慨道。一个个环节的推进,一次次老师的指导,他们在此过程中将知识点点滴滴积淀起来,内化于心。该项目指导老师高红波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高老师有着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对塑造项目自身特点提出了不少建议。
经过指导老师和成员们的不懈努力,该项目成功晋级河南省赛。目前,宋丰和她的组员在为省赛做准备。“我们现在要完善一下策划书,还要重新拍工作室的宣传片”,宋丰认真地说。其实策划书和宣传片早已完成,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许就是他们一路走来的通行证。
上学期期末,在繁忙的备考之余,梁茹砚了解到“创青春”创业大赛。于是,她开始组建团队,当第8位成员加入后,他们的创业团队正式成立。针对当下“提笔忘字”的现象,他们计划开发“众筹写字”APP,可供用户在手机上练字、交流,以至购物。创意新颖而又能填补市场空白,这个项目得到不少老师的赞许。为了能在初审提交出一份满意的策划书,他们上学期寒假也没放松。“我们一人写一个版块,然后合稿,接着一遍又一遍地改”,葛伟超回忆着寒假的情景,话语中透着坚毅。此外,设计页面、开发程序、制作PPT、答辩等环节同样洒满汗水,每一步都是在困境中突破,在探索中行进。“真的收获了专业课之外的很多东西”,迎来了蛰伏之后的满满收获,葛伟超神采焕然。
“创青春”创业大赛,它是一个比赛,却又有着“比赛”二字远远承载不了的意义。答辩时沉稳的正装,荣誉证书热烈的红色,都是项目成员们共享的荣光。
荣光之下,荆棘却鲜有人知。二者相伴相随,共铸成一段段渗透在我院骨髓里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