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如何脱颖而出?来,看看这个大赛里的创意作品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17年05月08日 14:33作者:  阅读量:  


媒体融合迅速发展的当下,新闻出版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成为在这股潮流中脱颖而出的复合型人才?5月5日,来自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和中原工学院几所高校新闻出版相关专业的高校学子和学界、业界专家齐聚河南大学,共话媒体融合和数字出版。同时,12件创意作品脱颖而出,成为第一届“睿泰”杯全国校园新媒体创意大赛河南站获奖作品。

校园新媒体创意大赛颁奖典礼大咖云集奖金诱人

5月5日下午,由中国编辑出版研究会、河南省就业促进会、河南省新闻传播教学指导委员会、河南大学国家级新闻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办的第一届“睿泰”杯全国校园新媒体创意大赛(河南站)颁奖典礼在河南大学举行。

颁奖典礼现场星光熠熠,云集了众多当今出版业与传播学、编辑出版学领域的大咖。在颁奖典礼开始前,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编辑出版研究会会长蔡翔,长江学者、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方卿,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耿相新,河南省新闻传播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举玺等学界、业界大咖身边聚集了不少学子前来请教。当天,方卿教授还以热点事件“学术期刊造假”为切入点,做了题为“关于学术期刊撤稿现象的几点思考”的学术讲座。

除了和诸位大咖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此次比赛还为河南省内的高校学子,提供了发挥创意、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用来表彰优秀获奖作品的万元奖金。最终,4所高校的12个作品获奖。

其中,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陈稳平凭借作品《时光的味道》一举获得大赛一等奖和5000元奖金。“《时光的味道》是我努力奔波了一个多月的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细心指导,我对它挺有信心的。”陈稳平显得有几分淡定。

此外,《宋曲评赏》、《七月上》等作品获得了二等奖,最佳新闻奖由《郑大故事》、《机遇的雄安之旅》等作品摘取,最佳创意奖是《周末“食”光》、《我的二十年》,最佳视觉设计奖为《庙会》、《晋食》。

精心备战两个多月获奖作品创意满满

说起此次“校园创意大赛”,创新创意大概是最能凸显大赛的关键词了。本次大赛为选手提供的富媒体排版工具,围绕“愿你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一参赛主题,要求学生能够制作出包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元素、复合型、跨屏交互式的超媒体创意作品。

利用功能强大的工具,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近两百位编辑出版、新闻传播学、新媒体应用和印刷与包装工程专业的参赛选手各显神通。围绕主题,充分打开自己的脑洞,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工具视频教程,创作出了具有“90”后特色的数字媒体作品。作品种类包括:电子期刊、产品画册、绘本动画、情景游戏、手机报等。

“《时光的味道》讲的是开封的旧书店,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许多旧书摊儿。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人,发现了许多与我志同道合的旧书淘友,还和他们成为了朋友。这应该是我最大的收获了。”陈稳平说到作品创作的过程,更多地提到的是收获。

获得最佳创意奖的作品《我的二十年》,也颇为吸引人的目光。“2017年,好多像我一样1997年出生的90后已经20岁了。”《我的二十年》作者之一,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刘开玲说,这部作品是以一位普通90后的视角,用音视频结合、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成长与祖国这20年的发展、变迁。

除了作品选题有创意,这些获奖作品的内容呈现形式也很有“年轻人的想法”。三等奖作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与时下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相结合,内容文字不超过300字,却通过黑白分明的视觉效果和生动的页面切换效果,赢得了评委们的青睐,将当下的反腐浪潮通过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作品中,彰显出了年轻人的思想态度。

河大编辑出版专业30年 硕果累累

从1988年,河南大学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招收第一届编辑出版学本科生,至今,近30年过去了。

回首30年的发展历程,河南大学副校长张宝明感慨道:“2008年,河南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辑出版分会会长单位;2010年编辑出版专业获批河南省特色专业;出版硕士成为河南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学位。我们培养的众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编辑出版领域和各大院校的骨干力量。”他表示,河南大学十分重视编辑出版学学科的建设,对河南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在过去30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和荣誉感到自豪。

如今,“传统纸媒”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阅读需求了,传统内容产业以“纸媒为主”向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手段”为依托的超媒体模式转型势在必行。在“全民阅读”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数字阅读”无疑是促进全民阅读的助推器。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要求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紧密结合。此次比赛不仅促进了高校和业界的交流,也是高校之间积极碰撞的平台。”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杨萌芽说,在这样一个知识与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对于广大编辑出版专业的学子来讲,既是极大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未来,学院还将和业界共同举办更多开放性、高质量、高层次的活动,在实践和开放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让更多业界精英和专家进课堂、进学校,与同学交流互动。